梵净山茶产于这梵净山麓中,其茶分绿茶和红茶两个种类。在明永乐年间,被赐封为贡茶。据明朝《明实录》记载:“思州方物茶为上”。由湖南辰溪、沅溪、澧溪、及四川部分商人及游民定居印江和朗溪,与梵净山地区家居苗民通商,把低廉的土特产带出去,这些商人在梵净山中建立了茶叶基地,制作外销,世代相传。
梵净山茶中的高端绿茶(翠峰)外形扁直光滑,色泽翠绿、匀整,嫩香持久,滋味鲜醇、回甘,汤色嫩绿、清澈,叶底嫩匀、明亮。大宗绿茶外形卷曲或珠形、针形,嫩绿油润,香高持久,滋味鲜爽,汤色嫩绿、清澈,叶底嫩绿明亮。梵净山红茶外形条索细紧、乌润、显金豪,甜香显、稍带花香,滋味甜醇,汤色红亮,细嫩显芽。
2005年,“梵净山翠峰茶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;2006年、2007年,梵净山茶均荣获“贵州省名茶”称号。
2008年,梵净山茶荣获“贵州省名牌产品”称号。“梵净山翠峰茶”、“梵净山绿茶”生产标准已成为贵州省地方标准。
2010年9月,印江县荣获“中国名茶之乡”称号。2016年11月2日,农业部批准对“梵净山茶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梵净山绿茶加工技术流程为:
梵净山翠峰茶(名茶产品系列):鲜叶摊放→杀青→摊凉→理条做形→摊凉→脱毫→辉锅→摊凉→提香→分级归类。
炒青绿茶:鲜叶摊放→杀青→摊凉→揉捻→解块→初烘→摊凉→复揉→解块→二烘→摊凉→→摊凉。
烘青绿茶:鲜叶摊放→杀青→摊凉→揉捻→解块→初烘→摊凉→复揉→摊凉→烘干→摊凉。
梵净山红茶加工技术流程为:
梵净山卷曲形红茶:鲜叶摊青→萎凋→揉捻→解块→发酵→初烘→摊凉→搓团提毫→摊凉→足干→摊凉→分级归类。
梵净山颗粒形红茶:鲜叶摊青→萎凋→揉捻→解块→发酵→初烘→摊凉→造粒→摊凉→足干→摊凉→分级归类。
目前已发现印江县团龙村现有600年以上茶树2棵,其中1棵为全国最大紫芽茶树,主干径60厘米,枝叶茂盛,一次可采上等鲜叶3.8斤以上;250年以上茶树36棵,据传就是当时的贡茶茶园。全区域生产面积为11.7万公顷,年产量13.9万吨左右。且印江县进一步打破区域界限,打造了6个规模较大、集中度较高、带动力较强的梵净山茶产业带和30个茶叶专业村。
来源:百家号-贵州源产好物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